• 《集成技术》2012-2022年共有12篇论文入选《学术精要数据库》“高影响力论文”,其中高PCSI论文3篇,高被引论文6篇,高下载论文10篇,“三高”论文(既是高PCSI论文,同时也是高被引论文和高下载论文)2篇。 [MORE]
  • 客座编辑:樊建平 须成忠 沈鸿 尹凌
    在“互联网+”环境下,政务大数据关联公共服务数据和社会传感数据,综合共享、分析和利用这些资源,将使城市管理模式从单一走向立体,使城市服务系统从孤立走向共享,使城市决策模式从机械走向智能。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有关政务大数据管理、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平台,以提升城市管理和政府应急指挥决策能力。为促进互联网+政务大数据管理与智能服务,本刊特组织“政务大数据管理与智能服务专题”,以期为读者呈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MORE]
  • 11月10 日,《集成技术》2022年度全体编委会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院”)顺利召开。《集成技术》期刊荣誉主编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集成技术》期刊主编潘毅教授、副主编广州能源研究所吕建成所长、澳门大学须成忠教授、先进院集成所李光林所长、期刊学术顾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执行主编胡庆茂研究员、执行副主编朱书汉老师、《集成技术》期刊前任执行主编深圳大学黄哲学教授等与60余位编委以及编辑部成员共同出席。 [MORE]
  • 客座编辑:郭为忠 何凯
    对于以机械运动作为功能实现手段的现代机器与装备来说,其原创研发的核心问题是其功能机理的探究及其机械运动过程的构思、规划与实现问题,这正是现代机构学与机器人学的核心研究议题。为推进理论与应用深度互动,促进现代机器与装备原始创新与研发相关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的进步,特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郭为忠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何凯老师担任客座编辑组织“机构与机器人学——现代机器与装备的创新利器”专题,分两期刊出,以期读者了解和关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MORE]
  • 3月28日,《集成技术》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顺利召开。 [MORE]
  • 客座编辑:华宇
    作为计算机重要组成部分的存储正面临新应用和新器件的双重挑战,如何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高效融合新器件、充分发挥存储系统的性能优势、全面支持新兴应用是当前存储系统和器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华宇教授担任客座编辑组织出版了本期《新型存储器件与系统专题》,该专题主要介绍了国内学者在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与分析。 [MORE]
  • 客座编辑:陈宝权,程章林
    近期,“元宇宙(Metaverse)”成为热门话题。如何构建现实物理世界的虚拟镜像,是实现元宇宙的关键技术问题。而视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三维传感技术的不断进步、深度学习的飞速发展以及三维视觉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三维视觉数据的获取、分析、理解、表达、建模、呈现、交互与可视化技术成为构建现实世界虚拟镜像的核心研究问题。本刊很荣幸邀请到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宝权教授 [MORE]
  • 客座编辑:黄建东
    合成生物学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作为一个兼顾前沿科学探索与国计民生需求的交叉领域,合成生物学已成为世界强国科技战略的必争之地。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起步略晚于欧美,但发展迅猛。本期合成生物学专题的文章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研究所团队科研骨干及国内多家科研机构的相关工作。文章论述角度涵盖了合成生物学的定量理论分析、关键技术开发及综述、医学应用领域态势以及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和投资战略研究。 [MORE]
  • 基于各数据库以及微信平台的数据情况,本刊评选出2019-2021年度在智能交通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秀文章,以嗜读者,欢迎关注。 [MORE]
  • 基于各数据库以及微信平台的数据情况,本刊评选出2019-2021年度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优秀文章,以嗜读者,欢迎关注。 [MORE]
  • 基于各数据库以及微信平台的数据情况,本刊评选出2019-2021年度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优秀文章,以嗜读者,欢迎关注。 [MORE]
  • 基于各数据库以及微信平台的数据情况,本刊评选出2019-2021年度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优秀文章,以嗜读者,欢迎关注。 [MORE]
  • 基于各数据库以及微信平台的数据情况,本刊评选出2019-2021年度在生物医药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优秀文章,以嗜读者,欢迎关注。 [MORE]
  • 基于各数据库以及微信平台的数据情况,本刊评选出2019-2021年度在海洋工程技术及其它技术领域的优秀文章,以嗜读者,欢迎关注。 [MORE]
  • 3月28日,《集成技术》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顺利召开。 [MORE]
《集成技术》(CN 44-1691/T,ISSN 2095-3135)于2011年10月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2012年5月正式创刊,系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及科学出版社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刊物。 《集成技术》以促进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促进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的交流与转化为宗旨,聚焦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前沿,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等领域。 [MORE]
  • 当期目录
  • 已录用
  • 过刊浏览
  • 虚拟专刊
  • 下载排行
  • 引用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第12卷第3期 | 2023年
    显示模式:
    • 樊建平,孙婧,李红辉,张用川,朱利,仇阿根,马英,杨晓睿,段宇航

      2023,12(3):1-18,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21205001

      Abstract:

      近年来,互联网+政务蓬勃发展,促进了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数字政府建设已初见成效。如何实现互联网+政务大数据的规范、高效、安全管理、共享和应用,推动解决“三融五跨”问题,是高质量建设数字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该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政务数据管理发展历程;然后,围绕互联网+政务大数据管理全生命周期中采集技术、存储技术、融合技术、计算技术、应用技术及安全技术进行阐述,总结了主流数据管理技术演进历程;最后,探讨了互联网+政务数据管理中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了互联网+政务大数据管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 屈靖淇,李红辉,崔家昇,韩铖山,贾志伟

      2023,12(3):19-33,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21004001

      Abstract:

      政务服务跨域协作是政府数字化转型和跨域治理相结合所催生的新型治理模式,是政务服务治理的价值目标。由于政府各部门的具体业务和功能不同,各部门都有一套独立的数据管理系统,且各信息化系统存储多样、数据格式复杂、业务流程各异。如何安全可靠地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已成为一项研究难点。传统政务数据共享通常采用集中式共享模式,该模式容易引发数据隐私泄露、部门权限混乱、单点故障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属性基加密与区块链结合的政务数据共享方案。首先,由数据拥有者制定访问控制策略,对数据请求者的属性进行限制;然后,利用子集覆盖技术,实现数据安全共享中的细粒度访问控制及密钥更新,结合线性秘密共享,以实现访问策略的完全隐藏,采用星际文件系统分布式网络存储对称加密后的密文,以缓解区块链系统的存储压力;最后,利用 Keccak 算法对检索数据密文的哈希值进行重加密,实现数据的完整性验证。通过安全性分析和相关实验可知,该文所提方案在安全性和效率方面均能满足政务数据安全共享的需求,可实现政务数据的高效、安全和可溯源共享。

    • 刘尚钦,张福浩,仇阿根,张用川,罗宁

      2023,12(3):34-47,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20921001

      Abstract:

      建设智慧城市可有效提升城市治理与运行能力、打破城市发展困境。为探索如何基于物理-数字空间交融中的时空大数据提供面向城市管理的智能服务,该文在解析多源、多维、异构时空大数据语义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多源时空大数据透明融合框架。为实现这一目标,该文进一步提出“城市信息单元”的概念作为构建物理-数字空间交融的数据组织基础,首先,对多源、多维、异构时空大数据进行主动汇集、语义解析,完成地理知识时空构建,依据唯一数据编码,将数据信息映射至城市信息单元;然后,建立数据匹配模型和关联模型,搭建数据透明融合框架,结合多源异构数据要素匹配技术,构建时空数据透明融合规则库;最后,在众多融合方法的支持下,实现城市实体与时空多源时空数据的透明融合。借助城市信息单元与数据编码,实现城市实体与时空大数据动态融合方法体系,进而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

    • 韩铖山,李红辉,闫佳和,林映利,屈靖淇,贾志伟

      2023,12(3):48-60,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21026001

      Abstract:

      政务数据资源来源广泛、类型多样、数据量大且分布情况不清晰,缺乏统一管理,数据获取和使用效率较低,无法持续释放数据价值。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数据的关联融合,该文采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为政务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提供技术支持。该文不仅提出了信息通道和通道耦合的概念,还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多源异构信息通道耦合的方法,可先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统一化,再进行数据融合。该方法包括构建初始通道耦合知识图谱、基于通道耦合知识图谱实现通道数据耦合和基于通道耦合知识图谱实现知识更新 3 个模块。基于知识图谱的多源异构信息通道耦合的方法将图谱构建、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加工、知识更新等技术相结合,通过一种自顶向下的排序检索模型,加快了知识融合和数据检索的速度和准确度。

    • 张用川,田佳弘,孙婧,仇阿根,黄淇,何勇,李红辉

      2023,12(3):61-71,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21025001

      Abstract:

      随着政务数字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基于知识图谱实现政务服务“知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业务需求被逐渐唤醒。目前,政务领域知识图谱应用场景单一,与不同场景政务知识难以建立联系,基于传统数据库的政务服务搜索、办理和审批效率不高。为拓展政务服务场景,提升政务服务的搜索、办理和审批效率,该文提出一套自顶向下映射的多层政务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首先,从政务服务角度出发构建政务知识概念模型;然后,依据概念模型获取政务知识、数据预处理和知识融合;最后,形成以概念、业务服务、社会服务和信息共享的自上而下关系的多层政务知识图谱。基于 Neo4j 可视化展示和已应用部署的服务,以房产审批的搜索、占用林地审批的办理和面向公众投诉的社会服务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为不同政务场景提供知识图谱支撑和建立关联,还有助于实现多源政务数据融合共享,可为后续政务知识图谱构建提供图谱库参考。

    • 朱志浩,李蔚,高直,郭毓,马凯辉,林晖

      2023,12(3):72-81,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20924001

      Abstract:

      针对多机械臂力/位混合控制受摩擦力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鲁棒滑模算法的控制方法。首先,根据机械臂及物体的动力学方程,构建多机械臂系统模型,并将模糊算法与自适应滑模算法相结合;然后,对不确定因素及未知非线性项进行补偿,利用鲁棒算法对系统可靠性进行提升;最后,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证明了该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显著提升控制器的控制精度和系统响应速度。

    • 康磊,任旭超,陈宇骞,梅海红,颜延

      2023,12(3):82-93,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21028001

      Abstract:

      近年来,心律失常分类成为生理信号分析中的研究热点。心律失常现象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出现时伴随心电信号中的心拍呈现具有反常形态和节律的波形。正确及时地检测、发现心律失常,并准确地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警,在临床诊断初期具有重要意义。但人工判断异常心电图的远程系统实时性较低,可能延误病人的最佳治疗时机。将心律失常分类算法应用在可穿戴设备等边缘侧智能终端,一方面能够对心电信号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及安全性。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器件作为边缘计算的一种实现形式,在生理信号处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可进行实时流水线操作,但其基于 Verilog 或 VHDL 硬件描述语言,具有开发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及调试困难等缺点。针对这一问题,该文采用 Xilinx 公司新推出的高层次综合工具 Vivado HLS,以实现基于 MIT-BIH 数据集的心律失常五分类算法,并使用 Xilinx Zynq FPGA 作为硬件平台,在心电信号测试集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的平均分类准确率可达 99.12%,单个心拍分类平均耗时 3.185 ms,与纯 PS 端的单 ARM 核相比,该系统实现了 5.64 倍以上的加速性能。

    • 朱雅琳,陈宇骞,常青玲,陈涛

      2023,12(3):94-104,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30119001

      Abstract:

      放射肿瘤学领域中,头颈部被认为是轮廓绘制最困难且最耗时的疾病部位之一。目前,在临床中头颈部轮廓绘制通常由人工完成,耗时且费力,因此,开发一种自动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十分必要,可在节省人力和时间的同时,避免由于不同医师的主观因素导致的诊断结果差异。该文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双模态的数据对头颈部的肿瘤进行分割,利用不同模态之间的信息互补,实现了更加精确的分割。整个网络基于传统 U-Net 架构,在编码器中增加 Inception 模块,在解码器中增加 Dense 模块以及空间注意力来对网络进行改进。在头颈部肿瘤数据集上,将该模型与不同的 U-Net 架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多个指标均较优。该网络的 Dice 相似度系数为 0.782,召回率为 0.846,Jaccard 系数为 0.675,较原始 U-Net 分别提升 6.8%、13.4% 和 9.8%;95% 豪斯多夫距离为 5.661,较原始 U-Net 下降了 1.616。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 Inception Spatial-Attention Dense U-Net 分割模型在头颈部肿瘤数据集上有效改善了分割结果,较标准的 U-Net 具有更高的性能,提高了分割的准确率。

    文章快速检索

    “已录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 牟运,彭洋,刘佳欣,陈明祥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21103001

      Abstract:

      纳米铜焊膏低温烧结后可形成耐高温、高导电导热同质互连结构,不仅能避免锡基焊料层和烧结银层桥接短路和电迁移导致的服役可靠性问题,还能解决异质互连结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问题,在集成电路和功率器件封装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近年来,纳米铜焊膏烧结互连技术在铜纳米颗粒稳定性和低温烧结性能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但是与纳米银焊膏烧结互连技术相比,纳米铜焊膏的稳定性、低温烧结性能和可靠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本文从烧结互连机理、烧结工艺调控、铜纳米颗粒表面改性、纳米铜基复合焊膏、互连可靠性和封装应用方面阐述了纳米铜焊膏烧结互连技术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对后续技术发展和研究思路进行展望。

    • 赵浩,柴德智,张键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30104001

      Abstract:

      自SARS-CoV-2爆发以来,mRNA疫苗的开发在制药领域受到了巨大的推动并得到迅速发展。相比于其他形式的疫苗,mRNA疫苗优势明显——生产过程简单,安全性优于DNA疫苗,并且mRNA编码的抗原易于在细胞中表达,此外mRNA不需要在细胞核中转录,因此没有整合到宿主基因组的风险。然而mRNA疫苗也存在着局限性,如可能产生过敏,肾衰竭,等严重副作用,或者可能在注射后迅速降解或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因此解决mRNA的免疫原性以及递送效率是一个重大挑战。本文从mRNA的发展开始重点讲述了mRNA疫苗的分子设计、递送系统以及临床现状,从而为后续mRNA疫苗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 柴德智,蔡金旋,于铭,张键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30403001

      Abstract:

      他扎罗替尼诱导基因2(tazarotene-induced gene2,TIG2)的产物chemerin是孤儿G蛋白耦联受体趋化因子样受体1(chemokine-like receptor 1,CMKLR1)的内源性配体。Chemerin/ CMKLR1信号系统在体内多组织器官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Chemerin的C端在体内被蛋白酶切后形成多种亚型,本文通过Alphafold对chemerin的6种亚型进行结构预测与建模,并将其中有活性的3种形式与CMKLR1进行复合体建模,对复合体进行结合位点分析后,阐明不同活性形式的差异结合位点。此外,针对目前已知CMKLR1的小分子拮抗剂2-(α-萘甲酰基)乙基三甲基碘化铵(2-(α- naphthoyl) ethyltrimethylammonium iodide,α-NETA)与CMKLR1进行对接,确定二者的相互结合位置。实验结果从蛋白质分子结构层面解释了两点:1.具有活性的Chemerin与CMKLR1的互作方式;2.小分子拮抗剂α-NETA与CMKLR1的互作方式。研究内容将为CMKLR1的靶向药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 刘茜娜,顾津锦,董超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30215001

      Abstract:

      图像超分辨率是底层视觉领域的一项代表性任务,相关研究发现图像某个像素位置的重建质量与其周围的背景存在关联性,基于该现象,本文探索了通过分割输入图像来解释网络的新视角,提出了一种简单组合数据集,该数据集具有丰富的信息量,但单张图中只包含单一的纹理信息,我们证明了与目标区域纹理相近的背景更有利于模型在该区域的超分辨率重建,通过对比分析注意力机制与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结论显示注意力结构更能帮助网络关注长程有效信息。

    • 张原,宋展,杨青峰,潘国瑞,崔智敏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21123002

      Abstract:

      机器人是现代化工业制造与生产的重要装备之一。随着市场需求向着小批量、多品种和柔性化方向快速发展,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机器人协作系统将为高端精密制造产业赋能。该研究着眼于精密电子元件装配领域,聚焦手眼系统的精准对位和精密插装技术。通过建立待插元件与非均质薄板的接触状态模型,分析其双重位移融合的力位运动特性,结合视觉检测与跟踪技术,提出一种融合了视觉、力觉和编码器信息的复合型控制算法。基于电子元件装配平台,进行了元件插装对比实验和信息融合算法的装配实验。结果表明对齐阶段的定位精度在0.185 像素以内,装配阶段的接触状态判定和调节算法保障了元件与插槽的安全有效装配。

    • 陈威良,周小琳,邓春山,李骁健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21228001

      Abstract:

      近几年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从工程实现能力和服务功能场景来说,脑机接口技术已经达到了临床应用的临界点,在实验室科研成果向临床医疗器械转化过程中将会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章由此出发,首先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常用的信号源,包括脑电图、皮层脑电图以及皮层内电信号的特点,其次叙述了解码能力和信息双向闭环的考量,并讨论了目前脑机接口商用机设计中存在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挑战,最后简单阐述产业化发展中政策、资金和技术路线的协同发展。本综述旨在探讨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应用于医疗领域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相应的技术路线、产业发展方案。

    • 温嘉宝,杨敏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30209001

      Abstract:

      裁判文书自动摘要的目的在于让计算机能够自动选择、抽取和压缩法律文本中的重要信息,从而减轻法律从业者的工作量。目前,大多数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摘要算法对于输入文本的长度存在限制,因此无法对长文本进行有效摘要。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抽取式摘要算法,该算法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生成句子向量,并基于Transformer编码器结构融合句子向量、位置和长度信息,完成句子摘要。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有效处理长文本摘要任务。此外,模型在2020年中国法律智能技术评测CAIL摘要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基线模型,该模型在ROUGE-1、ROUGE-2和ROUGE-L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

    • 郑东鑫,叶于平,赵娟,宋展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21216001

      Abstract:

      随着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以及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三维重建技术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获取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结构光重建技术以其高精度且不受物体表面材质纹理影响的特点,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点关注。传统的结构光三维重建主要是使用基于数字光处理的投影仪来投影编码图案。然而,数字光处理投影仪存在的大尺寸、高功率、价格昂贵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众多应用中的便利性。因此,由于微机电系统振镜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帧率高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三维扫描系统中考虑使用它来作为投影仪投影编码结构光。但受限于只能投影单向条纹图案和存在红外激光器的散斑效应带来的噪声,传统的基于三角测量的方法不适用。因此本文采用了相位-高度模型完成了基于微机电系统振镜的三维扫描系统。针对散斑效应引起的噪声,本文通过实验对比了基于微机电系统振镜常用的3种时间相位解包裹算法的抗噪性能。结果表明,多频层级法和负指数拟合法的抗噪性能较好,精度较高,而多频外差法的抗噪性能较差。该研究结果可为研究人员在选择解相方法上提供参考。

    • 苏兆卿,黎朝,邓玉林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221010001

      Abstract:

      空间特殊环境可引起宇航员机体损伤,对机体生理指标的监测对于损伤机制和保护手段的研究至关重要。微重力作为空间特殊环境之一可以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线粒体膜电位是线粒体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的参考指标,因此快速和简便地监测模拟微重力(SMG)下线粒体膜电位具重要意义。本工作利用线粒体靶向聚集诱导发光(AIE)探针TPE-Ph-In实现了对细胞的免洗和长周期染色,及在SMG下对线粒体膜电位的成像监测;同时为克服长时间SMG下细胞贴壁不牢固的问题,采用水凝胶Matrigel包裹细胞进行培养,用TPE-Ph-In进行成像,构建了AIE探针-水凝胶3D成像体系。此工作为探究细胞的微重力效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虚拟专刊
      More
      文章快速检索
      • 熊刚,孟姣,曹自刚,王勇,郭莉,方滨兴

        2012,1(1):32-42,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5006

        Abstract: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网络应用逐渐兴起,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组成也越来越复杂。网络流量分类技术作为增强网络可控性的基础技术之一,不仅可以帮助网络运营商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而且能够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确保网络安全。本文综述了网络流量分类领域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对这些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别指出它们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高速网络环境下的实时分类、加密流分类、精细化分类、协议动态变化时的分类等现实挑战,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和分析。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宋章军

        2012,1(3):1-9,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9001

        Abstract:

        机器人技术代表一个国家的高科技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了解和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有助于加快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清洁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在我国已经大规模销售,娱乐机器人和安防机器人市场正在培育和快速发展中,医疗机器人市场处于大规模应用的萌芽状态。为了在这一巨大市场中分一杯羹,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必要紧紧抓住服务机器人更高智能化、模块化和网络化的技术发展趋势,围绕实现服务机器人智能化、模块化和网络化的集成技术展开研究。

      • 张文力

        2012,1(3):20-24,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9004

        Abstract: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基因测序是解读生命的一种途径。随着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每天会产生TB甚至更多的序列数据。合理诠释这些大规模及复杂高维度的数据成为获取数据后一个更大的难点,是当前生物研究的关键步骤,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海量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都极大地挑战着当前的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模式。本文将结合调研情况,尤其是华大基因的实例调研,讨论当前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的现状、问题和多方采取的措施。然而,面对高通量测序数据带来的挑战,仍需要多方密切合作和长久深入的研究。

      • 刘群

        2012,1(1):48-54,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5008

        Abstract:

        本文对机器翻译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介绍,分析了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并对机器翻译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 夏伟,李慧云

        2017,6(3):29-40,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703003

        Abstract:

        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应用领域,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自动驾驶策略模型学习方法。首先采用在线交互式学习方法对深度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基于专业司机的经验数据对 模型进行预训练,进而结合经验池回放技术提高模型训练收敛速度,通过对状态空间进行聚类再采样,提高其独立同分布特性以及策略模型的泛化能力。通过与神经网络拟和 Q-迭代算法的比较,所提方法的训练时间可缩短 90% 以上,稳定性能提高超过 30%。以复杂度略高于训练集的测试道路长度为基准,与经验过滤的 Q-学习算法相比,采用聚类再采样的方法可以使策略模型的平均行驶距离提高 70% 以上。

      • 马肖燕,洪 爵

        2012,1(3):66-71,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9012

        Abstract:

        目前Hadoop的作业调度算法都是将系统中的多类资源抽象成单一资源,分配给作业的资源均是节点资源中固定大小的一部分,称为插槽。这类基于插槽的算法没有考虑到系统多资源的差异性,忽略了不同类型作业对资源的不同需求,因此导致系统在吞吐量和平均作业完成时间上性能低下。本文研究了多资源环境下公平调度算法在Hadoop中的实现,设计了一种多资源公平调度器MFS(Multi-resource Fair Scheduler)。MFS采用了DRF(Dominant Resource Fairness)调度思想,使用需求向量来描述作业对各类资源的需求,并按照需求向量中各资源的大小给作业分配资源。MFS能更加充分有效地使用系统的各类资源,并能满足不同类型作业对资源的不同需求。实验表明相比于基于插槽的Fair Scheduler 与Capacity Scheduler,MFS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降低了平均作业完成时间。

      • 徐国卿,徐坤,李卫民

        2012,1(1):6-14,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5002

        Abstract:

        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得到快速发展。电动汽车采用电机驱动系统,具有转矩快速响应、易于精确测量、可实现动力分散控制、可实现制动能量回收等优点。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优点可显著提升车辆动力学控制性能。文中从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运行参数的识别、动力学控制结构与方法两个角度综述了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轮胎-路面接触条件识别方法、驱动防滑控制方法等。车辆动力学控制,包括电子差速控制、直接横摆控制、底盘集成控制等研究现状也做了总结。最后对未来电动车辆动力学控制的发展方向作了几点展望。

      • 沈洋,凌涛,姚惠,李彦明,靳巧锋,郑海荣

        2012,1(1):93-99,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5015

        Abstract:

        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无痛、定量、实时及重复性好等优势,适用于肝纤维化分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以超声瞬时弹性成像系统设计为研究出发点,提出在基于射频信号的时域互相关算法基础上,采用抛物线插值算法提取亚采样信息,提高位移场的估算精度;设计了剪切波匹配滤波器,以减弱低频振荡器对位移场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了应变估计质量,增强了剪切波速度估算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设计了针对瞬时弹性成像系统的时间增益补偿(TGC)电路,以降低声信号衰减带来的影响,提高信号的信噪比;给出了一种聚丙烯酰胺凝胶生物仿体的制备方法,并采用机械压痕测试对仿体进行标定,将标定结果与瞬时弹性成像系统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生物仿体实验和健康人体肝脏的弹性测量结果也验证了提出的位移估计算法、匹配滤波器及TGC电路的优越性。

      • 高 明,黄哲学

        2012,1(3):47-54,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9009

        Abstract:

        随着Deep Web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通过对其发起查询请求以得到存储在后台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日渐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为了方便用户有效地利用Deep Web中的信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是Deep Web后台数据库的数据集成。由于Deep Web后台数据库存储的主要是文本信息,使得从文本处理角度出发,针对Deep Web中存储的内容进行查询与检索的研究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Deep Web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对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胡超,宋霜,阳万安,孟庆虎,李抱朴,曾德文,李萧萧,朱红梅

        2012,1(1):105-113,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5017

        Abstract:

        胶囊内窥镜是极有潜力的新型肠胃道检查手段,但是目前的临床胶囊内窥镜产品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准确定位跟踪是关键之一。在各种可能的定位方法中,利用磁体的定位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无需供电、占用胶囊空间小、可以连续跟踪、实时性强和无副作用。本文重点讨论基于磁场传感器阵列实现对胶囊中磁体进行定位的方法,通过算法和系统的优化设计,实现了以磁偶极子为数学模型的3维位置和2维方向实时定位跟踪。为了消除人体运动对胶囊跟踪的干扰影响,本文提出对胶囊和参考目标磁体同时定位的方法,也提出了对胶囊的3维位置和3维方向的全6维定位算法以开展三维重建和病变组织的准确测算。实验结果证明本系统可对胶囊内窥镜实现2~3mm精度的定位跟踪。

      • 罗力,杨超,赵宇波,蔡小川

        2012,1(1):84-88,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5013

        Abstract:

        当前世界上排前几位的超级计算机都基于大量CPU和GPU组合的混合架构,它们对某些特殊问题,譬如基于FFT的图像处理或N体颗粒计算等领域可获得很高的性能. 但是对由有限差分(或基于网格的有限元)离散的偏微分方程问题,于CPU/GPU 集群上获得较好的性能仍然是一种挑战. 本文提出并测试一种基于这类集群架构的混合算法. 算法的可扩展性通过区域分解算法实现,而GPU的性能由基于光滑聚集的代数多重网格法获得,避免了在GPU上表现不理想的不完全分解算法. 本文的数值实验采用29 CPU/GPU求解用差分离散后达三千学报

      • 张浩诗,武振兴,田岚,杨琳,李光林

        2012,1(1):114-118,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5018

        Abstract:

        如何从肌电信号中有效地减少工频干扰一直是肌电信号检测与应用中的突出问题。本文总结数字陷波、LMS自适应滤波、卡尔曼(Kalman)滤波和S变换等几种适合进行实时工频干扰去除的方法,研究和分析它们在去除肌电信号中工频干扰的性能。初步结果表明:Kalman滤波方法在从肌电信号中减少工频干扰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整体性能,而S变换方法对具有严重工频干扰的肌电信号具有较好的噪声抑制效果。

      • 迟学斌,肖海力,王小宁,曹荣强,卢莎莎,张宏海

        2012,1(1):68-76,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5011

        Abstract:

        为了充分整合分布的高性能计算资源,本文提出一种面向科学计算的网格环境,旨在形成一个可统一管理和运行维护的虚拟的超级计算机资源,面向用户提供统一、易用、可靠的科学计算服务。面向科学计算的网格环境通过轻量级网格中间件SCE汇聚资源,支持作业的全局调度、数据的统一管理视图,面向用户提供命令行和网格门户两种使用方式,并提供编程接口供专业社区和学科平台二次开发使用,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目前,面向科学计算的网格环境已经在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环境(ScGrid)中得到应用和用户认可。

      • 王辉

        2013,2(4):49-55,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307009

        Abstract: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其次重点比较了几 种常见的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方法,总结了 TMS 线圈定位面临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一种充分整合被试者大脑头皮外形、 脑解剖结构、脑功能区域定位三方面定量信息的改进的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方法,最后展望了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方法 的应用前景。

      • 吴 臻,周 慧,李光林

        2013,2(4):56-60,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307010

        Abstract:

        足下垂是由腓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踝关节无法背屈、行走时足趾拖地的症状。它不仅影响患者日常行走,还会使 其产生自卑心理。表面垂足刺激器将刺激电极贴附在腓总神经或者胫骨前肌上,使用传感器来侦测脚步动作,通过电刺 激使脚踝产生背曲屈及翻转动作,改善步行摆动期所发生的足下垂现象。本文阐述了表面垂足刺激器的工作原理及研究 进展,并对基于生物信号反馈的闭环足下垂刺激器的研究趋势进行了介绍。

      • 赵文闯,程 俊

        2012,1(3):10-14,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9002

        Abstract:

        人体姿态估计方法中,在初始化或者跟踪失败的情况下,需要提供姿态初始值。我们将姿态估计看作对人体每个像素的分类问题,设计了一种表征人体部位尺寸及位置的特征。通过识别当前帧人体像素所属部位,可计算人体姿态。我们对分类器性能进行了测试,分类器对人体像素的识别率达到91%,对分辨率为160*120的深度图像,Intel单核1.6 GHZ的处理器上的处理速度为4 ms/fps。本文分析了该特征的局限性及出现问题的原因。

      • 徐志伟,李国杰

        2012,1(1):20-25,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5004

        Abstract:

        三十年前IBM个人电脑批量上市,大大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今天的计算机科学领域已经与三十年前大不一样了。什么是今后三十年计算机科学领域最大的本质挑战?它会推动什么样的基本性范式变革?最关键的产业问题是什么?最需要突破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本文提出普惠计算(以全民普及为目标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和应用)以回答这些问题,并阐述普惠计算的十二个要点,即普惠计算针对计算机市场发展停滞的本质挑战而提出,它是今后三十年的基本趋势,具备高增值、低成本、可持续三个特征,其最显著的范式变革是人机物三元计算,最关键的产业问题是昆虫纲悖论,最需要突破的科学问题涉及三元计算科学、通用计算账户、高效海网云平台、信息生态系统、国民信息核算五个支柱。本文为计算机科学的科研选题和产业创新勾画机遇空间,并简要介绍相关的变革性前沿研究工作。

      • 徐添辰,吴恩华

        2012,1(1):77-83,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5012

        Abstract:

        长期以来,由于流体仿真和物体变形计算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复杂性,使得流体与刚体的交互模拟,特别是和带有复杂动画的角色交互的效果,难以达到实时计算和渲染。在此,笔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用于生成沿着角色运动而产生交互的流体特效。为了实现这类效果的生成,控制流体特效与运动角色的交互,首先针对角色运动轨迹进行跟踪,根据轨迹的几何性质而生成初始状态的流体特效;然后借助光滑流体动力学(SPH)对流体粒子进行仿真。其中针对基于SPH技术的复杂性,流体仿真的过程借助GPU并行计算的能力,采用了一种新的高效粒子搜索算法,最终实现普通用户级个人计算机上实时渲染具有流体运动特征的角色运动特效。

      • 朱朋莉,孙 蓉,汪正平

        2012,1(3):35-41, Doi: 10.12146/j.issn.2095-3135.201209007

        Abstract: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新型电子封装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在电、磁、光等方面的优越性可以提高和改善元器件的物理、机械性能。本文介绍和评价了目前电子封装技术中出现的同封装材料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以及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技术等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的优势及发展方向,并着重介绍了纳米金属导电颗粒、二氧化硅、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材料在高密度系统级封装中的应用。